(一)分布为害
青稞条纹病是我区青稞上最常见的重要病害之一。是一种分布广、为害重的种传病害,发病严重时植株死亡率可达20%~30%,平均减产10%左右。
(二)为害特征
病害最初在麦苗的第一、二片幼叶上,产生淡黄色斑点或小条纹,随着叶片的长大病斑逐渐扩展成为细长条斑或断续相连的条纹,颜色由黄变褐,最后病叶多数呈灰黑色,病斑上产生很多黑霉,同时叶片干枯破裂,并引起全株枯死。病株一般生长矮小,不能抽穗、不能结实或子粒不饱满,多数成为空瘪干枯的“成穗”。
(三)发病规律
青稞条纹病是由种子带菌而传播的病害。最适于发病的土壤温度为5℃~13℃,24℃以上则基本不发病。种子萌发后,种子内的菌丝也恢复活动,依次侵入叶片,穗部,形成条纹病斑以及畸形病穗。在青稞生长期、开花期,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入,在种子内潜伏下来成为第二年的侵染来源。种子带菌率越高,第二年发病则越重。
(四)综合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如喜马拉11号、藏青320、昆仑1号等。2、药剂防治:精选后的麦种,用20%卫福胶悬剂种量的0.3%包衣,晾干后播种;或16%麦种灵可湿性粉剂,稀释50倍左右按种量的0.3%拌种,晾干后播种;或用20%萎锈灵乳剂稀释10~15倍后,按重量的0.4%~0.5%拌种,闷种48小时,再播种;3、农业防治:适当调节播种期,冬青稞适当早播,春青稞适当晚播,并且都适当浅播,促进早出苗,加强栽培管理,可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