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畜牧业

设施园艺

农业机械

农产品与市场

政策法规

资源与生态

健康饮食

麦类锈害

来源:西藏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手册 农业分册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07-06-06


  (一)分布为害
  麦类锈病包括条锈、叶锈和秆锈三种。麦类条锈病在我区麦类上发生较为普通,尤其以藏南等地发生流行为重,一般可减产20%左右,严重时减产率达30%以上。麦类叶锈病和秆锈病只在我区局部地区小麦上有零星发生,尚未造成大的流行;青稞则以条锈为主,秆锈较少,叶锈未发现,锈病发展快,传播远,能在短期内造成大面积流行。
  (二)为害特征
  三种锈病的共同特征是在受害叶片或秆上出现鲜黄色或红褐色的病斑,病斑破裂,病菌飞散,呈铁锈状,故名“锈病”。锈病不仅发生在叶片和茎秆上,叶鞘和穗部也可受害,三种锈病症状可形象地概括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三)发病规律
  三种锈病都是借高空气流传播的气传病害。锈病发生的严重程度与温度条件密切相关:条锈病喜凉怕热,发病的最适温度为10℃~12℃,春季温度适宜,且雨水多湿度大,有利于该病的发生蔓延;叶锈病对温度的适宜范围则较广,只要空气湿润就有利于该病菌发生发展;而秆锈病发生的最适宜温度为10℃。锈病的发生过程一般经过单病叶片——发病中心——全田普发三个阶段。
  (四)综合防治
  1、因地制宜,调整播期。冬青稞适当早播,春青稞适当早播,避开传染和流行两个时期。2、药剂防治: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5~40克,兑水5~10千克,拌种50~100千克麦种,晾干即可播种;20%粉锈宁乳油25~40克/亩,兑水50千克,在孕穗期均匀喷雾;16%麦病灵可湿性粉剂50~100克,加水1.25~2.5千克拌50千克麦种。3、农业防治:选用抗锈品种,合理施肥,以提高麦类作物的抗病能力,加强栽培管理。


 

通过手机扫描上面二维码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