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畜牧业

设施园艺

农业机械

农产品与市场

政策法规

资源与生态

健康饮食

麦类黑穗病

来源:西藏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手册 农业分册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07-06-06


  (一)分布为害
  麦类黑穗病在我区分布广,为害较重,主要为小麦腥黑穗病、小麦散黑穗病、青稞坚黑穗和散黑穗病,它们都是系统性的种传病害,一般情况黑穗病的发病率就相当于产量的损失率。
  (二)为害特征
  几种黑穗病都主要为害穗部。小麦腥黑穗病病粒外表色泽较暗,呈褐色,形状比健粒短而胖,颖片张开,用手微压,容易破裂,散出黑色粉未,并伴有鱼腥臭味,病株较健株矮小;青稞坚黑穗病病粒成一团粘结很紧的黑粉块,外包一层较坚韧的银灰色半透明薄膜,不易破裂,无味,病株较健株矮小;青稞、小麦散黑穗病病穗形成了一包黑粉,外被一层灰白色薄膜,易破裂,无味,黑粉被风吹散,只剩裸露的穗油,病株与健株无明显差别。
  (三)发病规律
  麦类黑穗病主要是通过种子传播,其次是通过土壤和粪便进行传播的病害。当种子萌发后,病原菌丝随生长点向上发展,侵入子房破坏花器形成黑穗,种子带菌率与当年发病率成正比。
  (四)综合防治
  1、拔除田间病株,深埋或烧毁。2、加强田间管理,实行轮作倒茬,可有效防治发病率。3、化学防治:主要是进行种子处理:70%甲基托布津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可防治青稞坚黑穗病和小麦腥黑穗病;50%福美双按种子重量的0.6%拌种,防治小麦腥黑穗病;20%卫福胶悬剂按种子的0.1%~0.3%包衣,16%麦病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可防治各类黑穗病。


 

通过手机扫描上面二维码访问